航空物流运输:安全从一起一落的训练开始
在航空领域,无论是航空物流运输还是航空客运运输,也无论是沈阳出港到全国的航线,最重要的就是安全。2018年5月14日,川航一架A319飞机飞重庆—拉萨航线,飞行中右风挡爆裂,机组按照释压程序处置,紧急下降并备降成都,特情处置非常成功!前几天,美西南航空1380航班,发动机叶片断裂,造成飞机发动机严重失效,飞机紧急下降。这两起严重机械故障的成功处置,让两位优秀的机长成为舆论的焦点。那么是什么成为这两次严重故障成功处置的关键?原因有很多,我想,正是近二十年中国民航和世界民航针对飞行严谨认真科学的训练才是事故转危为安的关键!
在大概二十年前,我刚开始接触飞行,也遇到过一起类似川航风挡破裂的故障。那次我还是做为机长飞行,从北京回乌鲁木齐,刚进呼和区域,突然发现机长的1号风挡有电火花,正当我们在找检查单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因为受热不均,左一号风挡呈蜘蛛网状爆裂,我当时的心跳达到180下,人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当管制员询问我要下多少高度的时候,我回答是10000尺。飞机开始下降,我们互相提醒,控制飞机下降的速度,人也慢慢冷静下来,我们发现飞机增压还可以控制,就没有戴上氧气面罩,后来管制员把我们交接到北京,飞机安全落地。事后我们总结,有两点自己做得不好:第一,在这样的飞机已经有释压的迹象(虽然座舱警告喇叭没有响),还是应该戴上氧气面罩;第二,飞机在下降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和乘务员沟通,没有询问客舱的状况。当时飞行员的模拟机训练刚开始接触飞机的快速释压和紧急下降的科目,无论受训学员和教员面对这种模拟出来的“紧急情况”都处于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很多受训者甚至在模拟机里连氧气面罩都不带。我想如果今天川航的特情发生在当时,那结果真的就很难预料了。
职业飞行员都知道,快速释压和紧急下降的检查单是所有需要记忆的检查单中最长的,就是因为快速释压几乎是最严重的紧急故障,川航这次的特情,机组在异常复杂紧急的情况下(释压、寒冷、噪音、机组失能),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按照公司的紧急程序飞行,反映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这次特情处置的难度,几乎是顶级的,在极端环境下手动(三脱)飞行,最关键的是没犯错误。这是川航平时训练严苛的体现。机组精湛的飞行技能,性格上处变不惊的养成,基本上是民航训练体系的反应。
5月15日,民航局对此次事件进行通报,再一次对当事机组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这次重大突发事件中,机组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反映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弘扬了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这一当代民航精神,是对民航局近年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和提升应急能力建设成效的一次重大检验。
在中国民航《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121部)中第121.419条d项规定:“在7600米(25000英尺)以上高度的飞行中服务的机组成员,应当接受下列内容的教育:(1)呼吸原理;(2)生理组织缺氧;(3)高空不供氧情况下的有知觉持续时间;(4)气体膨胀;(5)气泡的形成;(6)减压的物理现象和事件。”各个航空公司的《训练大纲》也规定飞行人员应急生存训练的内容和模拟机复训的科目训练要求。刘机长的这次“特情”几乎成为飞行员的必修之课。
在现在的训练中,所有飞行员在模拟机复训中每年至少会有一次快速释压和紧急下降的训练,训练中对科目逼真的模仿,对受训者对程序和动作的要求做到的利落有序和模拟事故真实发生时的情况与二十年前不具有任何可比之处。
过去的二十年,民航训练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通过网络和大数据收集,获得和利用有关飞行运行和培训活动的有用数据的情况已大大改善。飞行数据分析、正常运行中的飞行观察,航线运行安全审计以及航空安全报告等数据来源使得人们可以对飞行中遇到的威胁、差错和风险进行了解,并将风险识别后培训给飞行员。
现在全球民航业界已形成共识——为了降低飞机不安全事件尤其是事故的发生率,对“人,机,环”里最重要的因素,对航空公司驾驶员进行周期性的科学培训是必须的。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在这次堪称教科书般的特情应对中,模拟机是无法模拟当时空中缺氧寒冷噪音和强大的心理压力的,在事后接受采访时,机长表示这条航线已经飞行了上百次,平时也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行了反复练习。有备方能无患,正是飞行员平时科学严谨的训练,民航各个保障单位对特情的预案,各种准备工作的到位以及现场决策的果断,才成就了千钧一发之际的力挽狂澜。
这次严重故障几乎完美的处置,说明我们的模拟机训练在复杂科目的设置上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在现在每年几十亿人次的航空运输量下,要预测所有可能的飞行事故情景是不可能的,现代航空系统的复杂性和高度可靠性意味着下一个事故可能是完全意想不到的,就像这次川航的风挡爆裂飞脱事件。我们现在的训练,应该优先训练和评估飞行员的关键(胜任)能力。近期有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我们民航飞行员的模拟机科目设置得太难太复杂了,但现在看,这些复合型故障的训练是必须的。在模拟机训练中,复合类故障的处置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终极表现!当然,飞行员的训练中还是要以基础理论、基本的飞行原理、基本的操纵要领为主,逐步开阔学员的思维,让他们把这些基础知识彻底消化,搞懂再加以运用。飞行员也是普通人,只有学会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原则和机型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纵能力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安全余度。
真实飞行中复杂极端的故障非常罕见,回顾每年的不安全等级事件,很多是机组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犯错,是“非受迫性失误”,这些错误很低级,但对安全的威胁很大,比如说飞错高度的事件屡禁不止,说明我们的训练在很多方面没有涵盖机组的能力训练,还存在不足,
中国民航从新世纪开始,迎来高速发展的二十年,我们的训练在规范化标准化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中国民航持之以恒地以“严”“细”“实”的态度突出“三基”建设。民航飞行,安全没有终点,所有民航从业者必须要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坚守安全底线,才能确保民航安全。
随着中国民航机队的扩大,人员的增加,我们训练中遵循的一些人治化、经验化的管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飞行训练缺乏针对性,与实际运行需求脱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的训练和安全绩效挂钩,训练与安全主体责任混淆,很多地方部门把“安全压力”变成安全训练的主要抓手,用行政力量干涉训练和技术管理,用所谓的攻略窍门来规避安全检查,肆意更改标准程序,出现为了飞行品质做“QAR ”飞行员、飞行训练缩水、飞行员的操纵能力下降等问题。
在每年的模拟机训练中,也存在科目不够细致、大纲和课程之间脱节情况,训练科目完成的质量也完全依赖教员的水平,我们的模拟机教员和理论教员的训练水平参差不齐,标准不能统一,不能科学评判打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升及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持续完善,世界范围内航空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但灾难性事故依然不断发生,据统计80%的事故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而人为因素在深层次上多与飞行训练不足有关。现在随着飞行员数量的增多,飞行员个体,各运行单位之间差异化越来越凸显,我们现在训练的有效差异化问题没有解决。现在的训练中,我们既没有创建数字化、多维度的飞行人员档案,也没有对QAR大数据深度应用,包括飞行员的CRM或者情景意识的训练,没有形成训练体系,我们现在的训练方法和模式都没有跟上时代的改变。
我们通过大量的培训成果的分析,不同的飞行员,不同实际飞行需求以及和不同航空器之间的培训需求存在重大差异。通过这些数据收集,培养和评估飞行员,在商业航空运输环境中安全、切实有效地运行,提高他们在处理相关威胁、避开风险所需的的能力。
川航这架A319飞机,机组特情处置非常成功,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下一次我们不知道的危险随时都会不期而遇,民航是高危行业,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共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汗流浃背的危机感,而不敢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良好的培训是保障安全的坚实后盾。民航安全,让我们从一起一落的训练开始!